为何「少说话,多做事」不值得采行?以下,我们可以从员工的四种类型谈起。
1.多说话,多做事
2.多说话,少做事
3.少说话,少做事
4.少说话,多做事
上面这四种员工里,相信多数人都同意「多说话,多做事」的人最受老板器重。这类人除了愿意投入大量心力来工作,还会主动跟老板报告自己做了什么、为何这样做等。虽说确实有些老板愿意花时间关心默默工作的员工,但多数老板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并没办法做到这件事,也因此,能够主动向老板回报或提问的员工,自然能够在老板心里留下更深的印象。而且,是「有能力」或「勇于提问」的正面印象。
老板心中的第二名员工,则经常是「多说话,少做事」的那群人。文章一开始的故事中,最后被升职的那位同事或许就属于此类。这类人在同事眼里可能常被认为投机取巧,但就现实面来看,他们的小聪明确实能带来正面效果。他们懂得踊跃提出意见,即便其中只有少数几个被采用,甚至也不是他自己去执行的,当其提出的做法确实创造创造了效益,老板就会记得这个点子最初是由他提出的,因此对他留下不错的印象。
剩下两种少说话的员工,哪一类是第三名、哪一类垫底?很遗憾地,垫底的常是「少说话,多做事」的苦力型人物。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少说话、少主动跟老板沟通的员工本就难以留下印象,而当这类多做事的人又以「总有一天会被看见」的态度接下越来越多的任务,犯错的机率就可能提高。平时的努力没让老板知道,第一次受到老板注意就是因为出包,这样的员工怎能让老板留下好印象呢?
而就员工自身的感受来看,「少说话,多做事」也并非好事。「少说话,少做事」者通常注重工作的CP值,较在意自己是否有办法以最小心力完成老板交办的任务,因此没受到老板注意,对他们来说反而轻松;但「少说话,多做事」者不一样,他们通常期待能被老板注意到,长期埋头苦干不只累积工作压力,也让他们容易陷入「为何老板都没发现我」的负面情绪当中,心里的不平衡感加重。
想让老板看见你的努力,试着主动且高频率地与他沟通
同样都是多做事,多说话者是老板心中的第一名员工,而少说话者则落到最后一名,其中最重要的关键,经常在于前者比后者多做一件事:「主动」且「高频率」地与老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