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要遵纪守法,所以企业家应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尤其是现在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政府依法治国理念逐步确立。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家遵纪守法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家在从事经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决策时要考虑是否合法?有什么后果?
譬如有些企业因缺少资金,向社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种行为触犯了刑法的规定,企业实际控制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譬如偷税漏税,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一经查实,不仅将依法补缴税款,还存在行政处罚及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所以企业家在做任何一个决定前,要考虑是否合法及相应后果,然后才作决定。在决策过程中如有必要可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后再做决定。
2.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合法合规。
企业家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时要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企业规章制度如违法劳动法相关禁止性规定或者程序违法,则有可能被认定无效。《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只有符合上述流程的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力。
3.要把遵纪守法作为企业文化,引导每个员工都要遵纪守法。企业家不仅自己要遵守法律,还要引导员工遵纪守法,只有这样才能上下一心,依法规范经营。
执法、司法过程中所谓的以事实为根据,其实是以证据为根据。企业家的证据意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有保留相关证据,证据是否符合形式要件、证据是否充分的意识。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纠纷无法避免。为了使自己一方在纠纷发生时处于有利地位,证据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譬如按照法律规定书证要求保留原件,仅有复印件且没有其他证据佐证,不能作为有效证据认定;譬如要认定借款事实的成立,不仅要提供打款凭证,还要提供借款合意的相关证据。实践中,经常有企业家认为只要有打款凭证就能证明借款的事实,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若这类案件起诉到法院,法院极有可能判决出借方败诉。譬如为了证明产品质量问题,应提供及时提出质量异议的证据及质量存在缺陷的证据。实践中对传真件、录音资料应提供其他补强证据,方能作为有效证据来认定。所以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重视证据保存,并且考虑证据是否符合形式要件,证据是否已经充分,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笔者曾代理某一公司办理两起诉讼案件,一起案件因及时维权,在对方企业刚出现困难时向法院起诉,并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最后对方主动和解,取得了收回全部货款的良好效果。另一起案件在对方当事人陷入困境,其他多名债权人起诉时,才向法院起诉,该案件最后仅分得了少量款项,效果不佳。因此,当对方企业不讲诚信时,及时依法维权才能最大程度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综上,笔者认为:依法规范经营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础,希望企业家能充分认识到依法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