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后的退休职工(灵活就业人员)领取的定期待遇叫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统账结合前参工人员)、增发养老金(地方规定),养老金主要受缴费年限、平均指数、缴费基数(待遇基数)、年龄、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年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天来谈谈退休时养老保险待遇基数增长对养老金的影响。
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待遇基数(上年社平工资)×(1+平均指数)÷2×1%×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待遇基数(上年社平工资)×(1+平均指数)÷2×1.3%×计发年限
增发养老金=待遇基数(上年社平工资)×平均缴费指数0.1%×缴费年限
二、案例测算
参保人,总工龄492个月,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年限156个月,平均缴费指数1.357,个账余额156702.14元,假定2022待遇基数8000元,2023年增长5%,即8400元,假定增长4%,即8320元,假定增长8%,即8640元。
待遇基数增长4%、5%、8%养老金分别为7267.42元、7326.46元、7503.57元,待遇基数每增长1%,养老金增长0.8%左右,因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受待遇基数增长的影响,与当年利率增长(下降)也有一定关系。
同理,以上年省平工资来确定待遇基数,即待遇基数与缴费工资基数(100%)同步,如果2020、2021、2022年三年的省平工资都按5%左右增长,2023年的增长达到10%,那么2024年退休的显然占便宜了,如果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高增长年度次年退休的也占便宜了,低增长年度的次年退休的吃亏了。
三、公平稳妥的基数确定
缴费基数是否不与工资基数同步,如同低于60%档次的工资基数按60%的档次缴费一样,每年递增5%固定下来,或者缴费基数与待遇基数分离,待遇基数按固定比例增长来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