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正逐渐被越来越多企业采用,不少企业都通过灵活用工实现了以下三个良性转变:
一、报酬按工作质量结算,激发从业者的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
二、薪资变为费用,雇佣变成合作,多方面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
三、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和风险。
但是在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当中,不少企业对“灵活用工”的认知依旧存在一些误解。今天我们针对几个比较常见的误区进行简单的讲解。
很多人都以为,灵活用工类似“灵活支付”,就像我们按小时结算、按天去结算、工作完就结算。但是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灵活支付”是一种支付方式,而“灵活用工”是一种用工方式,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谈。
虽然“灵活用工”可以实现“灵活支付”,就像滴滴平台与司机的合作模式,可以是按月结算,也可以即时结算,但它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因此“灵活支付”不等于“灵活用工”。
并不是。
弹性用工指的是工作时间弹性,即弹性工作制。无论三天工作制,四天工作制,或是每天自主工作8小时或4-6小时。本质上劳动者仍然和企业之间存在劳动合同框架下的事实劳动关系,弹性用工仅仅指的是一种考勤方式或者一种考核方式,因此也不能和“灵活用工”划上等号。
首先,“小时工”跟“灵活用工”不是一个概念。
“小时工”指的是企业或者人力资源公司在用工的过程中,按照“小时”的方式支付酬劳,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它仅仅是一种用工方式,不属于我们今天谈到的这种“灵活用工”的这个大概念。
跟“小时工”比较类似的还有兼职,兼职是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提供各类技能服务,兼职跟“小时工”的主要区别就是没有时间限制。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兼职还是“小时工”,它其实是一种相对灵活的劳动关系,但是这种劳动关系无法转化成一种服务的方式。
劳务派遣和外包的是人力资源公司跟企业的一种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形式跟灵活用工之间是没有对应性的。
按照传统劳动关系,去做派遣或做外包,本身即不属于灵活用工范畴。
劳务外包既可以外包给个人,也可以外包给公司。其次,用工企业和外包公司是合同关系。再次,对于员工管理,外包公司自己管理员工,而不是由用工企业管理员工。最后,支付报酬的流程方面,用工企业支付给外包公司服务费,此后,外包公司可以按劳务工作量给员工支付报酬,也可以按工时支付报酬。
劳务派遣,派遣的是“人”。在合同方面,由劳务输出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人员派驻到用工单位;在员工管理方面,员工归用工单位管理。
灵活用工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以及在线平台复合衍生业态,打破用工地域、用工时间的限制,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综合成本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
因此我们国内很多的灵工的品牌,以及部分在做灵活用工服务的人力资源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采用了以上几个概念之一。
以上概念和灵工皆有关联,但都不代表灵工。
并不是!
国务院从2020年起发布多个文件,支持灵活就业、平台经济的发展,各省市也跟进政策发布执行细则。
至于说灵活用工是为了帮助企业逃避缴纳员工社保,那就更外行了。灵活用工是个人与企业建立商业合作关系,既不是劳动关系也不是劳务关系,企业根本无需为个人缴纳社保,比如你请个家政保洁阿姨来打扫一次,你要给保洁阿姨缴纳社保吗?如果是劳动关系要强改为灵活用工关系来规避社保,本身就是违反规定。
另外,国务院《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中提到对缴纳养老金有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暂缓缴纳,充分说明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作为个人合法缴纳社保。
虽然,市场上的确存在部分灵活用工服务机构为了抢占市场、追求利益,故意用“假外包”平台给企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违规行为疯狂套利。市场乱象下,让大众误以为灵活用工是不合规的,认为灵活用工就是帮助企业虚开发票、虚构成本费用逃避税款的。
希望大家能正确看待灵活用工,能认识到国家之所以鼓励这种用工形式,是基于灵活用工在“生产关系”上的先进性,及其高度契合5G时代和移动互联网下的各种新经济业态,也能为促进企业发展、民众增收、经济增长有力赋能。随着社会认可度的逐步提高和“灵活用工”模式的加速普及,“灵活用工”有望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广义的灵活用工是指非合同制的用工方式。而我们今天讨论的狭义的灵活用工仅是指通过灵活用工平台来实现灵活用工。在平台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由此,企业降低成本,员工则获得更多的灵活性以且合法合规完税。
于企业而言,灵活用工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工成本高、用工风险高、员工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同时,灵活用工模式使得用人成本被分摊,解决企业现金流压力。也可以满足用短时间内大量用工需求,解决人员紧缺问题。
于个人而言,灵活用工可以作为个人正式工作外弹性时间的收入补充。探索个人发展的更多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接受挑战,积累经验。通过自主决定工作时间以及所承担的任务期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