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2017灵活用工业务现状与趋势报告》,报告将我国的用工关系分为三类:标准劳动关系(企业直接雇佣员工)、非标准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和非劳动关系(灵活用工)。
基于对“灵活”一词的不同理解,灵活用工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以及在线平台复合衍生业态,打破用工地域、用工时间的限制,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综合成本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
企业利用灵活用工平台,提前规划项目用工解决方案压缩运行周期、精准匹配工作者助力节约人力成本、多项目并发大幅降低项目运营成本等,从而满足企业节奏发展多变的情况下的用人需求。
劳务派遣和外包的是人力资源公司跟企业的一种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形式跟灵活用工之间是没有对应性的。按照传统劳动关系,去做劳动派遣或做外包,本身不属于灵活用工范畴。国内很多的灵活用工的品牌,以及部分在做灵活用工服务的人力资源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采用了以上几个概念之一。以上概念和灵活用工皆有关联,但都不代表灵活用工。
依据调查显示,不同行业、地区及岗位对灵活用工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从行业上看,灵活用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12.9%)、互联网行业(21.2%)和批发零售行业(9.5%);从岗位上看,灵活用工使用率最高的岗位依次为设计制作(28.5%)、IT开发(29.12%)、视频制作(16.1%)、品牌文案(5.74%)和职能部门人员(20.54%)。
岗位范围:市场上的灵活用工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型岗位”,即各行业、各领域都会设置的具有支持性、管理性和职能型的岗位;另一类是“专业型岗位”,即需要特定行业背景或职业技能的岗位。
学历范围:从学历上看,在专业型岗位中,高学历人才集聚,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到19.25%;在通用型岗位中,本科以上学历员工也已超过半数,达到51%。
经验范围:通用型岗位员工的工作年限较短,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占比为58.26%,其中应届生占23.48%。专业型岗位员工的经验更为丰富,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比达到42%。
年龄范围: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的灵活用工从业者的年龄18~34岁占比达73%~92%,无论是通用型岗位还是专业型岗位,都更青睐年轻员工,两类岗位40岁以下员工比例均超过了80%。
就业:一个工作者能够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做灵活用工,那么通过各种灵活用工的组合,他实现自己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灵活用工就是一种就业方式,就是人社部提到的灵活就业。
匹配:首先要考验第三方的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的匹配价值在于能够提供岗位、工作的保证。
成本:灵活用工对企业来讲,主要是成本价值。每一个职位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工资水平,是由区域来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成本价值,能不能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进行人和岗位的匹配。传统的用工方式是人顶岗,灵活用工可以提供的是人顶事,在人顶事的情况下,它具有成本价值的优势。
自主价值:对个人来讲,它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个人的爱好,个人对工作环境的这种追求,可以时间自主,可以工作环境自主工作内容自主。还可做到不同的工作场景的切换,因此对个人来讲,灵活用工也有一定的自主价值。
招聘价值:灵活用工将来会是一种招聘价值,以传统的方式招不到人的时候,灵活用工可能就会是一种新的招聘方式。
未来,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交互作用下,用工模式会越来越趋向灵活,传统的某些用工模式将会被灵活用工所替代。同时,集“低人力成本、高质量交付工作成果为核心、打破用工地域和时间限制、大幅度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等优势为一身的灵活用工服务,将成为满足企业多元化用工需求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