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投其所好,引诱上钩
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毕业生急于就业,看重职位、薪酬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毕业生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口头许诺,否则容易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骗入传销团伙,悔之晚矣。
陷阱二:真实身份,虚假合同
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一些诈骗分子利用高校毕业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毕业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成为免费劳动力。
陷阱三:收取重要证件,当替罪羊
遇到工作性质不清,任务不明,遮遮掩掩、行动诡秘的公司,就要非常留心,一旦事情败露,违法者全无踪影,而你成为了替罪羊。
陷阱四:签不平等就业协议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合同细节不甚了解,对维权意识缺乏,使就业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霸王合同。所以大学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一定要慎防无保障协议,死协议、卖身协议等不平等协议。
陷阱五:收取钱款,人去楼空
有的单位求职面试后,招工者以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向毕业生收取钱款。毕业生交费后,招工者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找借口不给安排工作,钱财积累到一定阶段便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