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衡阳人才网 !人气最火爆的衡阳人才网站,求职招聘热线 0734-8213466

衡阳人才网

衡阳人才网
衡阳站
人气火爆的衡阳人才网站
官网电话:0734-8213466
 热门搜索: 文员  司机  会计  跟单  普工  销售  外贸  助理 
您当前的位置:衡阳人才网 > 资讯 > 职业答疑 >如何“高效”地拖延

如何“高效”地拖延

    1.积极拖延,能帮你用“发散思维”,找到更好的想法

    “发散思维”是《学习之道》(作者芭芭拉那本)中提到的一种思维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专注思维”。如果你全神贯注在眼前的事务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思考和执行,你用的就是“专注思维”。反之,如果你让大脑放空,让碎片化的思绪和念头在脑海里漂浮,经过,让它们自行组合,构造出一个个联系和模块,你用的就是“发散思维”。

    很多时候,把一件事情做好,用专注思维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发散思维。

    这是因为,专注思维,可以帮你理清事物的逻辑,帮你对事物进行剖析,关注细节,按照流程去执行。但是,它也同样会带来负面效果:将你局限在现有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中,束缚你的视野。

    只有当你将思维放空,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个节点,找到它们之间新的联系,你才能发现之前所看不到的可能性。

    如同Adam所举的例子:有位电影编剧看着她手上的剧本——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它都是一个老套的模式:故事的主角是个邪恶的女王,最后被争正义打败了。但这位编剧不满足于这个模式,她开始思考:能否有一些不同的东西?经过思考,她重写了故事大纲,把女王写成一个悲剧英雄。

    于是,《冰雪奇缘》诞生了,一举拿下了12亿的票房。

    我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这样做。每次写作的时候,我会先写下梗概,列出信息点。然后,我不会马上开工,而是先把它放一放,利用碎片时间,不断地在脑海里思考:我还可以写点什么?如何论证我的观点?如何使文章结构更严密?如何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

    将所有相关的信息点,在脑海里过一遍,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发掘新的链接。

    等到时机成熟,再一气呵成,把文章写出来,效果往往会更好。

    写书的时候,也是这样。好几次,不知道如何安排信息点之间的脉络、结构,迟迟未能动笔,一拖就是许久。某天,突然翻到某本书,瞬间得到启发,打通了所有障碍,于是兴冲冲地将它记下来,重新梳理。这样的经历有过许多次,每一次,都觉得自己的书稿又完善了不少。

    当我们脑海中带着一个念头时,会在潜意识中将它跟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联系起来。有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得以打破陈规,找到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你会感到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所有想不通的东西全部被贯穿,带着一种电击般的颤栗。

    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障碍,不妨先放一放,将它暂存在大脑里,让它慢慢酝酿,翻滚,发散。也许,一条更好的路径,将就此开启。

    2.积极拖延,能有效提高你的投入产出比

    一个事实是:有些事情,无论我们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它的结果都不会有很明显的波动。

    举个例子。有研究表明,对于数十个企业家的采访得出,大多数战略和市场决策,其实都是短时间内快速作出的——结果表明,它们都是正确的。

    原因是,这些企业家的脑海中,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详细的数据库。对于外界的关键信息,他们能够在数据库之中进行对比、计算,迅速找出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并作出应对——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为“商业嗅觉”。

    对他们来说,进行严密的分析和推演,以及凭借嗅觉进行应对,选对的可能性,其实是差不多的。但如果是后者,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面,实现更高的效益。

    当然,这是指在他们熟悉的领域而言。不熟悉的领域,这种嗅觉很容易失灵。

    对我们而言,也一样。花费一星期写一份报告,跟花一天时间写一份报告,质量的差距往往不会太大。原因就是,写报告跟商业决策一样,更多的是依赖内在的积累、逻辑和分析。对于论据和数据,我们往往已经了然于心,只是需要将它们整合组织成文而已。

    这种情况下,与其提前开工,让自己一直处于工作的压力和忙碌之中,不如留到deadline之前,保证充足的时间,用最专注的状态,一气呵成将它解决。

    这不但能有效节省你的时间,让生活更加高效、从容,也可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现阶段最紧迫和重要的事情上,帮助我们优化事项的优先级。

    3.积极拖延,能提高任务的效果

    前面已经讲过,积极拖延者,往往是什么样的人呢?大多数,是压力偏好者。面对适当的压力,他们不但不会崩溃,反而会更容易激发起兴奋,提高唤醒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做出来的成果,很可能比时间宽限的情况下,质量还要好。

    心理学家SophieLeroy对此也有过研究:

    在时间压力较强的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往往会更佳。他们对自己的决策和选择会更自信,更不容易感到后悔,同时,对手上即将进行的下一项工作,也会有更好的状态。

    他做过一项对比:在较强的时间压力下,人们会更加专注,“认知残余”和“多任务负载”的情形会更少,受到的干扰也会相应减少,或者说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会大大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任务的效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上面讲的这些,亦即“积极拖延”和“消极拖延”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呢?

    在于:积极拖延,只是把“完成任务”的期限往后延,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它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对任务有确切的把握和掌控,确保自己能够完成;

    第二,它需要对任务进行前期的规划和思考,以期在最终执行时,能够摒除一切干扰,直接上手。

    也许你会有疑问:许多讲拖延的文章都会提到,对抗拖延,最佳的方法就是立刻行动。这跟“积极拖延”是不是矛盾了呢?

    其实并不矛盾。这里,“对任务进行前期的规划和思考”,其实就是一种行动。它并不直接执行任务,但要求你将任务纳入考虑,为“发散思维”提供原材料,也让自己得以全面掌握任务的概况。这样,等到deadline临近时,才能够毫不犹豫,立刻动手。

    如果你完全不去思考,只是等到最后一刻,才着手开工,连任务要怎么做都不清楚——这就不是积极拖延,而是消极拖延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强调过很多次的“掌控感”。你一定要了解任务的不可控性,想办法去降低和减少这种不可控性,确保你是可以掌控它的。

    这就是积极拖延最重要的前提。

    3

    到了这里,也许你已经松了一口气。你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拖延,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相反,它也许在无意之中,为你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但是,让我们再深入思考:积极拖延是不是万能的?是不是所有的任务,都能用积极拖延去对付?

    显然不是。积极拖延无法应对的,就是没有明确时间截止的任务。

    举个例子:背单词,读书,写作,健身……有多少次,你写下这些计划,言之凿凿,也践行了两三次,但最后依然坚持不下去?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计划,没有时间压力。

    你会在心里想着:就算不做好像也没关系嘛,明天再做好像也没事,反正又不会死人……

    那么,如何用积极思维的原理,应对这些没有明确期限的任务,避免自己无限期地将它们拖延下去?

    1.创造一个足够有诱惑力的前景

    积极拖延的本质是什么呢?

    对于被分配到的任务,人会有两种动力: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Angela和Jin认为,积极拖延者的特征是:具备很高的外在驱动力,但内在驱动力很低。

    这导致他们不断地把事情搁置。随着时间推移,两者慢慢上升,直到超过警戒线时,他们才会去做。

    相比之下,消极拖延者,则是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都很低。因此,他们拖延的目的是“不去做”。

    即使最终不得不做,在缺乏足够驱动力的前提下,效果往往会不如积极拖延者。

    所以,我们能够介入的,就是通过创造一个美好的前景,来强化内在驱动力,从而将愿意去做的信念提前。

    为什么在项目立项的时候,都要开一个动员大会,并在会上向大家描绘未来图景?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过描述未来的期望,提高士气,强化整个团队的内在驱动力,让每个人将目标调适到跟团队一致,从而能够齐心协力地为项目奋斗。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攒钱去旅行,可以把对于目的地的一切美好想象视觉化,把海报、照片、街景等打印出来,贴在房间里、手账上,时时翻阅,让这种美好期望,成为你去攒钱和开源的支撑。这就是一种通过强化内在驱动力,来迫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方法。

    2.找到令你兴奋的东西,将它们跟任务联结起来

    我最常用的方法,是问题导向。亦即问自己一个问题,然后尝试去解决它。

    遇到缺乏动力的事情时,我会将它转化成问题,向自己提问。这样一来,我的行动就从“完成任务”,变成“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解决问题”,是人天生的兴奋点。意识到问题存在时的不稳定感,解决一个问题、将不确定变成确定的满足感,都会成为强有力的驱动力。

    同样,如果工作涉及一些我不熟悉的领域,我就会对自己说,这是一个学习新领域、获取新知识的好机会。无论是搜集信息,还是请教别人,抑或是通过项目执行去做尝试和摸索,都能使我去了解和深入接触这个新领域。

    这样一来,就能将不熟悉的工作、亦即舒适区之外的工作,转化成学习,从心态上降低阻力,提高内在驱动力。

    3.让计划触手可及,离你的目标再近一些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看作动力和阻力的角力——当一件事情的动力超过了阻力,我们就会去做;反之,我们就倾向于不去做。

    动力包括哪些呢?物质奖励,精神上的满足感,成就感,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权力感,对不良状态(比如挂科)的规避,对预期的乐观信念和强烈需求,诸如此类。

    阻力包括什么?自己的体力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其他事情的即时反馈、感官愉悦,等等。

    当阻力超过动力,我们就很容易裹足不前。这时,即使用意志力强迫自己去行动,也多半会事倍功半。所以,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尽最大可能减少阻力,以期当我们的状态位于高点时,可以用最短的路径去进入状态。

    简单来说,当你做好计划之后,想一想:按照这个计划操作时,需要经过什么样的步骤,需要用到什么材料?这其中,有哪些步骤可以提前准备好,哪些材料可以放在最顺手的地方?

    尽量把这部分工作在规划的时候搞定。这样一来,当你准备行动的时候,你随手就可以拿到需要的东西,立刻开工,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拖延和低效。

    举个例子:如果你突然之间产生兴趣想去跑步,二跑鞋、运动服、腰包放在衣柜里,你需要打开衣柜,从旧衣服里把它们翻出来,是不是就感觉没那么有动力了?而如果它们就挂在门口的衣架上,挑逗你的视线,结果是不是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你喜欢读书,你就应该把书放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抓起一本来看。节省去书架上翻找的时间。如果你想锻炼写作,就找一个运行最流畅的软件,放在桌面最显眼的位置。节省找到软件、打开的时间。

    不要小看这几秒钟,很多时候,正是这不起眼的几秒钟,导致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念头:下次吧。而反复多次的“下次”,积累起来,就是质的区别。

    简化一切操作的步骤,让自己可以第一时间、下意识地进行行动,是培养良好习惯最核心的方法。

    4、最后提一点,如何跟拖延和解?

    在对付拖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良好心态。千万不要把拖延看得太重,不要对自己产生负面想法——诸如自控力差啦、一事无成啦……

    记住,拖延并不可怕,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状态,甚至是对效率有利的。最简单的调整心态方法,就是让自己看到拖延的正面效果。

    张佳玮提到过这种方法。他说:我那么多短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其实都是拖延拖出来的。当我面对一个约稿,突然犯懒,不想写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借口,我就会去写点别的,让自己处于“一直都有事情做”的状态中……这样拖着拖着,约稿没出来,短文倒写出了好几篇。

    这是一个非常行而有效的方法。

    当我不想写稿的时候,为了减轻这种罪恶感,我就会去读书、查资料……常常半天过去,稿子没动笔,记了一大堆笔记。这些笔记,后面经过梳理、加工、内化,都会成为新的创作源泉。这些,就是可视化的拖延的正面效果。

    如果你时常拖延,不妨问问自己:拖延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有没有一些能够让自己安心的成果?

    如果没有,就调整一下状态和行动,让拖延成为你的另一种动力。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微信公众号
打开微信 "扫一扫"
每天多点职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