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原本无价的东西,人们也爱用价格来衡量。文物无价吧,来一句价值连城;感情无价吧,又一句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价格就是比较之后的结果,是一种交换,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在商品开始私有之后,价格就出现了,拿一头牛换一只羊肯定不行,差距太大,一头牛换一块玉还是可以的,于是一块玉就比一只羊更值钱。也要看时机,若漫山遍野的牛,羊却奇缺得近乎绝种,那也许十头牛才换一只羊,像如今的大熊猫,不但不能买卖,还是国宝,国礼。
人也就变得现实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肉弹性十足,水分很大,所以人心不足蛇吞象。干什么都要讲条件,大学生找工作,要找像白领那样的工作环境;遇到攻坚任务,要老板承诺给加班费给奖金才行;工作完成得好,要通报嘉奖,光奖精神不行,还要再奖物质。奖来奖去,干什么都有了条件,有了价格,似乎只有争取到了条件,拿到了“价位”,才体现出工作的价值。
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支出与获益是要八九不离十才行,乃至支出少,获益大,自然就赚了,反之,就是亏了。你支出的是什么呢?脑力,体力,这里且不说面子、自尊等虚无的东西——你得到的是什么呢?薪水。薪水越高,你越高兴。
是的,钱谁不爱呢?我也爱得要死。但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劳动了,就要获得报酬,你不给报酬(报酬给得少),就是剥削,马克思也说出力拿钱是天经地义。但毋庸置疑的是,说到报酬,说到成本,说到获益,都是商品的属性,是商人的事情——那么现在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小商人喽。——进了家关了门的事情就不说它了,只要你出门,你就开始在支出与获得间回旋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有的公司就规定员工上卫生间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时间,那就是在考虑成本。
拉杂这么多——你试过不要报酬吗?或者你在没有报酬的岗位上坚守过吗?
至少我试过。若干年前当记者,报社经营不善,有一段时间,广告仅有的收入要么发工资,要么印报纸,大家一起选择了印报纸。不是一月两月,而是半年。我虽然心里也嘀咕过,但工作还是卖力的,因为我喜欢那个职业——付出脑力体力的同时,我也获得了经验。只有经验属于自己,最牢靠。
当年鲁仲连对平原君有恩,平原君打算封赏他,但鲁仲连再三辞谢不肯接受,后来平原君设酒宴款待他,酒正喝得酣畅时,平原君送上千金作为谢礼,鲁仲连笑道,一个被天下人所看重的人,在于他能为人排忧解难而不索取报酬。要是索取报酬的话,那是商人做买卖的事,我是不忍心做的。
鲁仲连那样高尚的境界如今很多人是没有的。很多人都成了一杆秤,遇事时先过过秤,称量什么呢?钱。斤两足了,事好办;斤两欠缺,拖着不办;没斤两,滚一边去。他们若是看了这则小文,一定骂我。
我想说给年轻人和刚参加工作的人,不计报酬,先干起来。或者这么说,老板缺德,你的本事却练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