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跟每个人都维持很好的感情,对每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些精力。最后自己成为一个滥好人,累得半死,又常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首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心力放在人际交往上,其次对人际交往的对象做一个分类,然后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以获得最高效率和最大的产出值。譬如,你可以把周遭需要交往的人分为三大类。你与A类人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最愉快,核心价值可以与他们分享,痛他们所痛,想他们所想,你必须很用心地与他们维系很好的关系,为此付出很多精力。B类人是在工作上会帮助你往前走的人,这样的交往更功利,但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跟他们交往。C类人,你不大喜欢他们,他们也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那花最少的心力维系即可。
当做好这个分类以后,你人际往来的效率、效果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个分类也会帮助你正确调整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你不会对B类、C类的人要求过多,失望少了,心情自然也就会轻松许多。
对于一些人,我们付出了情感去交往,但却往往很难得到情感的反馈,甚至很难化解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呢?
我觉得很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气味相投,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那干嘛要去花这个精神?我不觉得你需要那么努力去做。当然,如果对方和你之间是利益攸关的关系,你必须要去做维系。那就降低你对情感回馈的期望值,看作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就不会在情感上面受伤。人际关系的困难就在于,它牵涉到两个独立的个人,不是你做了什么,就能够期望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做一个投资回报的评估,看看你投入了感情能获得什么,是心灵、物质的回报,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你要说这样太现实,但这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既然我们要讨论,就必须要理性面对。如果要给现代人的情感减负,你认为最应该卸下的是什么负担?
是要求完美的负担。太多的年轻人都在要求完美,要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肯承认人生不是完美的,是伴随着妥协、挫折的,是有极限的,日子就会轻松很多。当然,你应该一直往前走,但不能够要求自己永远不出错,不能要求自己做一次就成功,让自己柔软一些。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很敏锐地去感受生活,你就能更自如地接受不完美,又保有追求完美的动力。还有,我一直提倡要多读书,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是可以纠正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