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你在事业上升期考虑换工作?
1、人才市场的动态化,滞后容易遭淘汰
根据智联招聘《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年龄越长的白领,在疫情中遭裁员的占比也越高,近4成70后受访者表示已被优化。选择“Offer取消”的职场人占比也与其年龄成正比,再度佐证了“职场中年危机”并非虚言。
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很容易把不再进步的职场人甩在身后,如果自己正处于上升期,那么自身的发展都是处于进步状态,当自己的进步速度放缓时,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如果自己惨遭淘汰后,再做工作规划,将会成为落后者,市场竞争力下降,而且还带有“淘汰者”的标签,不利于自己更换工作开启新的职场之路。
2、内部晋升通道变窄,产生内卷化效应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职业晋升路径也是如此,随着职位的升高,便会出现内部晋升道路变窄的情况,出现晋升障碍。
长期的晋升不畅,形成内卷化,会让职场人不断自我懈怠、自我消耗。而很多人看不清内卷化的现状,把它当成是一种“舒适圈”,这样的“舒适圈”只会消磨自我发展的动力,停滞成长。
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规避内卷化心态,在内部晋升的道路上不纠结,才能在内部发展不畅来临之前抽身而退,寻求自我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3、持续的成功,丧失顺境中保持警惕的能力
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说是“十年寒窗考上北大,被辞退只用了10分钟”,某公司素来以企业文化好著称,可是当时经济太差,抵御不了寒冬,不得不裁员,首当其冲的却是一批北大清华毕业生。
其中一位北大毕业生每当说起北大都是一脸的骄傲,可是工作十年后,嘴里念叨的还是“我是北大毕业的”。
这件事情代表了一类人,片刻的成功就觉得一劳永逸,不知不觉,自己失去了对市场环境的警惕能力,以为自己能够在顺境中一路绿灯。
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因为缺乏对逆境的警觉性,毫无准备,没有应对职场坎坷的抵抗力。这样的情况下,被淘汰后也无法及时应对,很难实现漂亮的翻身仗。
如何防止自我价值在市场贬值?
1、做好备胎计划,粮草先行
前一段时间,网传华为开始招聘光刻机人才,并在半导体领域“强势挖人”。这被称为是继海思公司之后的又一备胎计划。
职场人的职业规划之路也是如此,需要提前做好备胎计划,以免面临突如其来的情况,可以尽快启用。
人才市场的复杂性无法预料,唯一恒久的就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储备好多种可能性的竞争力。
职场中,备胎意识不可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跟紧时代发展潮流和未来趋势,选择一个与本职工作相近的领域去深度研究与学习。突发情况来临时,可以提前布局而轻松实现跨界与转型。
2、放下过去,打破思维壁垒
放不下过去的人,只会满足于自己以前的成就,以为这些谈资能成为自己一辈子优秀的标签。然而,这些放不下过去的人,始终只能平庸,过度的留恋过去,注定只能失去未来。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她在央视发展正盛的时期,激流勇退,转而投身创业。当年,她说:“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真正优秀的人,很多都是在自己的巅峰时刻,转身去创造下一个巅峰。打破自己的思维壁垒这件事,短期看,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长远来看,这才是不断成长、保持竞争力的秘诀。
3、自我迭代,保持跨学科思维
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自己没有持续性进步,就相当于退步。一昧地生活在自我认知的领域里,不愿迈出,无法探求未知的世界,终究会被时代抛弃。
查理·芒格说:“人们必须拥有跨学科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持续自我迭代,才能让自己不贬值。
多元领域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本职领域的协同发展,形成底层思维逻辑,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能力的迁移。
在自身领域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只是个人竞争力的一小部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对其他的领域保持警觉,对新的风向保持敏感度,可以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是自我认知的囚徒,比起面对职业瓶颈的困难,不断的成功和辉煌更容易让人迷失自己,看不清自我的定位。
在自我成就辉煌的时期,能够保持警醒,适时转身,才是一个理性职场人应该具备的素养,这样的转身也将会是一个新的转折,带领前进到一个新的领域,铸就新的职业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