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今年4月的时候,财政部和人社部就已经联合宣布,2020年要对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再次进行上调。现在7月已经过半,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具体的养老金调整方案。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这次养老金能涨多少?什么时候能补发到手?
从已经公布了方案的十几个地方来看,北京和上海已经补发到位了,其他大多数地区都将在7月底之前补发,宁夏是在8月底前补发,所以一般7、8月大家补发的养老金就可以到手了。
至于大家所最关心的上涨的金额,原则上是在2019年退休人员的人均月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涨5%,这是人社部和财政部的文件中所规定的。
而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约有1.23亿名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了49228亿元,平均下来每个人每个月约3335元,按照5%的涨幅来计算,相当于人均每个月上涨167元。
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无论是5%还是167元,都只是作为参考的平均数,实际上因为各地具体方案的不同、每个人缴费情况的不同,增加的金额也会不一样,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律上涨5%,或是统一增加167元,养老金差距就会更大。
所以实际操作当中,缴费档次越高、年限越长的人,增加得越多,这是因为养老金有着“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和“多劳多得”是一个道理。
除此以外,对于一些特殊群体也会有所倾斜,比如高龄老人、企业军转干部等,北京就规定,对65-69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5元,70-74岁增加55元。
北京今年还推行“低者高调、高者低调”,养老金在5646元以下人的增加65元/月,5646元及以上的增加30元/月,从而缩小养老金待遇的差距。
我们可以看到,社保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当中,不过多年来都是一些小的改动,毕竟每一个变化都涉及到上亿人的利益,国家在这方面也是十分慎重的。
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养老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根据《中国发展报告》的预测,30年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3.8亿。
30年后65岁的人,也就是现在35岁的人,这些人中大多数都在缴纳养老保险,到时候养老金的发放压力也不小。
所以有专家提出了建议,要对社保体系“大改”。
北大的姚洋教授指出,当下的社保体系中,缴费标准对于部分人来说是“偏高”的,养老金的回报率也偏高,养老金的涨幅甚至超过了很多人工资的涨幅,是难以持续的。
姚洋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就是对社保进行“分级”,最低的一级缴费标准较低,是人人都必须享有的,可以保障基本生活。
复旦大学经济系的副系主任封进也建议,将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延长到20年,来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两位专家的建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纷纷猜测:社保、养老金要“变天”了?毕竟一旦方案被采纳,无论是正在领养老金的1.2亿人还是正在缴纳社保的人都将受到影响,如果养老金的回报率被降低,那些依赖养老金维持生活的退休人员怕是要“难眠”了。
不过专家的建议并不一定都会被采纳,退休人员也不必过于担心,现在补发的养老金就快到手了,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