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一消极被动
消极被动的人在对外界进行反应时会忘记这一点外界环境的刺激与我们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可大可小的空间我们在这个空间中填充的内容使一切变得不同。这就是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中著名的ABC理论。
有一首歌《lost》其中两句歌词写明白了刺激和反应之间是有选择的
只因为我正在失去并不意味着我已迷失自我。
只因为我正在伤痛着并不意味着我已伤痕累累。
举一个例子别人想激怒你时你可以选择从一个高的视角客观地俯视那个人和你思考一下他想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你的不同反应会对你和他以及论题或事件的进展产生什么效果等等。
或许谁都不希望完全被人控制所以“别人想让你生气你就生气”也并不是不能避免的。
别忘记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空间足够我们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当然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有很多没有选择的情况重要的选择可能就更少了。其实更准确点说是许多情况下或许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只有一个可能的选项。
这种情况看似简单但却很可能因为无法选择而引起很多情绪和态度的改变并产生焦虑。这时候“justdoit!”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许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习惯二没有目标
这个很好理解但很难解释清楚。
因为“没有目标”的情境我们很容易遇到“有目标”也不难做到真正难做到的是以下的一些判断什么时候该有目标什么时候不该有目标怎样设定和区分对待大的目标小的目标不大不小的目标各个目标之间分别要分配多少精力去追求需要坚持多长时间来实现目标是否需要近乎于倔强的坚持等等。
这些判断需要我们有丰富的阅历。
很多人总说有目标不去行动也白搭而且大多数人确实是有了目标不去行动的。那么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有了目标就去行动并且坚持下来呢?我认为就是上面的办法认真思考你的目标把上面的还有更多的选择题判断题都做完在心里(最好是写下来)完成一份详尽的目标分析报告真正在内心中接纳你的目标。
当你为你的目标投入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去研究思考讨论并且确认之后你就不会想轻易放弃了。放弃成本大啊。
如果只是说一句“我要怎么怎么样!”这种目标几乎一定不会达到的。你的内心就没有认可这个目标。
如果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像叔本华或尼采那样思考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没有目标;或许会体会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感觉。如果说“人生没有意义”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个人觉得更好的办法不是局限于人生到底要不要有目标而是试着“找一个合适的目标”看看是否对你有帮助。我已经习惯了带着目标生活这样会使我更幸福;虽然不时还是会去想那些终极问题。
习惯三来什么做什么
做事之前需要分清轻重缓急但对于多数人来讲要走很多的弯路才能认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在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时思考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思考的时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机会成本(有可能想来想去时机就错过了)。所以长时间锻炼出来融在自己血液里值得自己信赖的直觉有时候更加重要。
就算我们分清楚了事情的四种类型(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怎么样对不同的事分门别类进行时间管理还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对那些情感上不想做但理智上应该做的事(这些事往往是一些不想面对但必须总要面对的难题)我个人的处理方式是自己设定一段可长可短的supertime在“超级时间”里保证自己不受任何别的因素影响专心做这些事;supertime结束时如果没做完再设定若干时间以后下次的supertime如此交叉反复直到做完为止但不勉强自己一定要完成。
如果非要完成往往会让自己精疲力尽毕竟面对的很多可能是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能完成就已经很棒了为什么还要期待一次就能完成?在两个supertime之间给自己点奖励吧。
习惯四输赢思维
输赢思维认为世界是个“零和游戏”你有我就没有你赢我就输你多我就少。事实是这样么?社会的发展是靠大大小小的团体和个人的创造而不是争夺或掠夺。与外界对抗非要争个你输我赢我认为是最得不偿失的事情(没有之一)。因为在我们与外界对抗只能构筑我们坚强的盔甲而同时失去了个人成长的机会。
其实我们唯一需要去“对抗”的就是我们自己。
社会学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终其一生都在跟自己的基因做斗争。只是这样的斗争很多人几乎没有赢过或者偶尔赢也不知道怎么赢的。
习惯五评判别人
在人与人之间冲突与合作时要先去理解别人再去寻求理解;而不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反而去评判别人的功过是非。如果我们尝试过并且认识到理解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自己就也不会那么期待被别人理解了。而把自己的期待建立在别人身上不总是靠谱的选择。
对大多数人来说慕容复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既不可取又做不到的但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容易理解却也相当难做到所以只好“堕落”到通过评判别人去寻找少的可怜的优越感了。
习惯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你是否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只把经历的人和事看做是分离的个体而没有把生命中一个个点串联起来成一条属于你自己独特的蜿蜒优美的曲线(道路注定曲折直线是不可能的)。
确实很难说我们生命中所有的经历都是否“有用”更难说这些经历这些学习得来的经验什么时候“有用”。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生命看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总有一天会发现它们在应该的时刻发生过这应该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一种活在当下的体验。
乔布斯辍学前在学校时学了好久艺术字(英语的“书法”)。他是写程序卖电脑的根本不知道学这么有什么用。但在许多年以后在设计第一台mac时那些优美的字体漂亮的界面成为了他打翻身仗的制胜法宝。如果没有这个经历他奇幻的右脑就得不到锻炼就不会有后来不断更新的设计理念也就不会有ipod、macbook和iphone了。
在他著名的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中也讲过要“connectingthedots(将生命中的点连接起来)”。
习惯七一次燃尽精疲力竭
个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时间长着呢不用急着用完你的燃料。如果我们以百米跑的速度去跑马拉松结果就提前把自己的燃烧用完燃料枯竭后就会止步不前。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不断的挑战自我更新自我。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永远用初学者的心态去认真对待每一天让每一刻在你的脑海中都是崭新的。既不期盼心想事成失败了也不气馁。因为生命中的难题不是来打倒我们的而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
大家都不会否认这句话最佳的诠释人是我们记忆中的经典——《圣斗士星矢》里面以星矢为首的五个小强永远在Sharpenthesaw永远在练习超强的抗击打能力永远在面对敌人(困难)时先保存实力仔细研究对方的破绽直到看清楚敌人(困难)就算自己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逐渐积累的小宇宙却已经在内心深处聚集起来就等着雅典娜召唤呢。